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(上官雲)3日下午,臺灣作家亮軒攜新書《青田街七巷六號》在北京與讀者進行面對面交流,分享了對兒時故居、現在的古跡“青田七六”的情感記憶。他介紹,“青田七六“是我兒時的居所,也是瓊瑤《窗設計裝潢外》的電影場景地。
  新書記錄一甲子情景觀設計感回憶
  現年71歲的亮軒祖籍遼寧金縣,本名馬國光,1942年10月1抗癌食物0日生於重慶北碚,父親為享譽國際的地質學家馬廷英。亮軒曾任電臺、電視節目主持人、製作人等,連續於《聯合報》等各大報刊開闢專欄。三十餘年間著述不斷,曾獲“中山文藝散文獎”等,回憶錄《飄零一家》入圍2011年臺北書展大獎。
  “青田七六”,實為臺北市青田街上的一座庭院,日據時西服代由“臺北帝國大學”(臺灣大學前身)足立仁教授於1931年建成,也是亮軒兒時的家園。這裡曾有過往來皆鴻儒的時代,與亮軒比鄰而居的多為要人巨擘,如於右任、甲骨學大家董作賓、臺大校長陸志鴻、史學家沈剛伯等,《巨流河》作者齊邦媛年少時亦曾寄居於此。後來,這座庭院因是享譽國際的地質學家馬廷英先生故居而被定為“古跡”。
  如今,已是古稀之年的亮軒回到“青田七六”做導覽,一邊為游人講述這裡的故事,一邊每天在父親的書房寫借貸作,以這座宅院為中心,記錄下一個甲子的情感回憶。
   “青田七六”:瓊瑤《窗外》的電影場景地
  在活動現場,亮軒向讀者透露,“青田七六”不僅是一處古跡,還曾是瓊瑤處女座《窗外》的電影場景地,當時他也曾參與了部分小說改編電影的工作。
  這部依照小說改編的電影前後有兩部,觀眾卻出奇的少。據亮軒介紹,沒有準備就充分開拍是最基本的問題。第一部拍成了黑白片,導演是亮軒當時的老師崔小萍,投入成本很小,演員也大多不是專業電影的人士。亮軒笑言,這部電影里還有他當時女友的投資,可惜最後賠了不少錢。
  亮軒回憶道,當時電影版《窗外》的製片人陸建業到家裡找自己時,提到他正在在尋找《窗外》內景的拍攝地點。當時父親馬廷英剛好在家,主動提出建議,說可以把家裡借給他當內景用。亮軒笑稱,父親大概是完全不知道拍電影是怎麼回事,或許以為跟照相差不多,要是知道會把家裡搞得天翻地覆,沒日沒夜地人來人往,他那隻愛安靜的父親,估計說什麼都不會同意。  (原標題:臺灣作家亮軒談故居:曾是瓊瑤《窗外》電影場景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d71udtch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