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年的中考招生中,山東省煙臺二中實施劃區錄取。同樣的考卷,煙臺二中在3個區域卻划出3條錄取分數線:萊山區為725.57分,高新區為649.83分,芝罘區為672.3分。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,相差75分之多。此事引發當事家長的強烈不滿,他們追問“到底什麼是教育公平”。(7月18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  先是動員學生只報二中,結果卻導致許多人“沒學可上”;按理應該對外公佈的錄取名單卻遲遲不見蹤影;而各區錄取分數線甚至拖延到錄取工作結束後才正式公佈……煙臺二中高中部招生錄取中的種種怪象,實在令人費解。
  採訪中,煙臺市教育局的相關官員一再強調,二中東校相關領導和老師在招考過程中,工作的確存在瑕疵,存在理解不到位、傳達不到位的問題,給考生及家長帶來困擾。但我想說的是,無論之前學校的報考動員是沒弄清楚情況,“隨口一說”,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,甚至就算之前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過,一個市的三個區,用同一張中考卷,卻得出三個錄取分數線,這本身難道不有悖常理,值得進一步追問嗎?
  對此,當地教育部門倒也給出瞭解釋,即此乃由“分區閱卷”造成的。不可否認,不同的閱卷主體在評分標準上有差別,這種情況的確存在,但考慮到中考招生的特殊性,是否應該說清楚這種差別體現在哪裡呢?再者,就算分數線不同,錄取人數總該按同等比例來劃吧。可現實是,萊山區的統招生錄取率為30.4%,而高新區卻高達45.6%。這不能不令人懷疑:所謂“分區閱卷”只是一個藉口,真正的原因其實暗含在那句“煙臺二中新的高中部建在了高新區,高新區為此投入五六億元資金,應該對高新區的學生有照顧”中。
  或許是為了論證自身說法的合理性,煙臺市教育部門還搬出了北大、清華的例子。的確,像北大、清華甚至山東大學,儘管是部屬院校,但基於省部共建等現實原因,在招生時對所在地生源確實會有所偏向。然而需要指出的是,這並非什麼好的經驗,恰恰相反,這種做法如今越來越受到輿論的嚴厲批評。煙臺方面居然以此為理由,不僅說服不了民眾,反而會給人留下強詞奪理的印象。
  “一場中考,三條分數線”,這種做法不僅嚴重有損教育公平,而且會給權力尋租、權錢交易大開方便之門。當地政府以“歷來都是如此”加以搪塞,實在是荒唐至極。誠如魯迅所質問的:“從來如此,便對麽?”事實上,所謂“歷史遺留問題”,本身很多就是因為當初沒有恪守教育公平而造成的,有關部門不加以及時糾正,還引以為據,甚至說出“家長反對的重點不在於制度本身,而是希望孩子能夠上好學”這樣的話,實在令人不寒而慄。
  可以說,不鏟除這些滋生教育不公的土壤與理念,那麼即便這一次的風波過去了,將來也一定會再次爆發。正所謂,“始作俑者,其無後乎”,誠哉斯言!
  文/王垚烽  (原標題:“三條分數線”划出多少教育不公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d71udtch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